在医院康复工作中,电解质紊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,它如同隐藏在患者康复道路上的暗礁,稍有不慎就可能阻碍康复进程,甚至危及患者健康。
电解质,这个看似陌生的词汇,却在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它们包括钠、钾、氯、钙、镁等多种离子,维持着人体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、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,当这些电解质的浓度出现异常波动,即发生电解质紊乱时,身体的各项机能就会受到影响。
对于康复患者而言,导致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多种多样,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可能引发低钾血症,这是因为患者进食减少、消化吸收功能下降,同时肾脏排钾相对增多,而一些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大量出汗,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就容易导致钠、氯等丢失过多,某些疾病本身,如肾脏疾病、内分泌紊乱等,也会干扰电解质的正常代谢。
电解质紊乱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,低钾血症时,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、肌无力,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呼吸肌功能,导致呼吸困难,高钾血症则可能引发心律失常,威胁患者的心脏健康,钠代谢异常可引起口渴、烦躁、嗜睡等症状,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康复积极性。
作为康复师,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电解质情况,在日常工作中,要准确评估患者的饮食摄入、出汗量、尿量等,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电解质失衡迹象,对于那些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,如老年人、患有慢性疾病者,更要加强监测,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的症状,应及时与医生沟通,配合进行相关检查,如血液电解质检测等,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。
我们还应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指导,鼓励患者摄入富含电解质的食物,如香蕉、橙子、菠菜等,以补充钾元素;适量摄入含盐食物,维持钠的平衡,对于需要限制某些电解质摄入的患者,要耐心解释原因,并提供替代食物选择。
康复训练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电解质紊乱对患者身体功能的影响,当患者存在低钾血症等情况时,要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,避免过度疲劳,防止因肌无力而导致摔倒等意外发生。
电解质紊乱在康复患者中并不罕见,它是康复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,我们康复师要提高警惕,加强对患者电解质状况的监测和管理,通过合理的措施帮助患者维持电解质平衡,为患者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,让他们能够顺利恢复健康,回归正常生活。
添加新评论